吹牛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八十六节 寻找弱点,临高启明,吹牛者,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她坐在船尾的甲板上装着低头整理渔网从斗笠下面观察澳洲人的港口。

澳洲人停泊着许多大船的主要港口是不允许民船进入的正如他们的主城也许外人进入一样。

对民船和外人开放的只有设在城市西面的一小片地区整修了一个天然的小港口然后环绕港口修了一条街道作为商业区。

这个商业区任何人都可以出入在这里做买卖。虽然它也被栅栏和壕沟环绕但是它和主城区之间用壕沟隔离开得必须通过岗哨和吊桥才能进入主城区澳洲人对外人非常警惕。

李丝雅已经观察到在旗山山顶澳洲人设有炮台和塔楼。乳妹说过他们的大炮射程极大看来并不是虚言否则不至于设炮台在山顶

仅仅从海上看到的澳洲人的规模和实力李丝雅就知道在东亚没有哪一家能够用“正攻法”摧毁这个城市了。台湾岛上不管是近在咫尺的荷兰人、闽南移民集团还是远在岛屿北面的西班牙人都显得微不足道。

要让荷兰人和澳洲人翻脸难度实在太大。

李丝雅的信心有些动摇。但是她很快想到荷兰人身后还有整个东印度公司。如果真得能够激怒荷兰人让他们意识到澳洲人的存在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他们一定会倾巢出动来和澳洲人决一死战。

要做到这点就得看自己的手腕和本事了。

“我们要靠港了。”船老大小声的提醒她。

李丝雅点点头。

渔船很快就进入了港口因为船上悬挂着海岸警备队发给的捕鱼许可旗没有人来盘查询问这艘小渔船很快就停泊到栈桥边了。

码头上堆满了装满渔获的藤筐和木箱地上散落着鱼鳞和散落下来的小鱼虾。浓烈的鱼腥味弥漫在空气中。不时的男人或者女人两人一组的杠着沉重的还滴着海水的渔获“吭哧哼哧”的从栈桥上走过。

距离栈桥不远地方的一座茅草顶的大木屋是渔业社的收购点。这里还代收捕捞税。门口设着一大排的“地秤”李丝雅还是第一回见识这种装在地上的秤。她在东亚沿海见识到最多的是中国人的吊杆秤。不管是在澳门还是巴达维亚中国商人们总是拿着大小不一的杆秤称量着各种货物来买进卖出。以至于荷兰人、英国人也不得不在某些时候接受他们的度量衡。

渔民们把渔获放到地秤上司秤员移动下就很快报出了斤两。监收的人翻看着渔获·很快报出了渔获的品名和级别:“一级”、“二级”、“特级”、“等外”……

旁边的一块大黑板上书写着各种渔获的种类和等级收购价目表李丝雅觉得这毫无价值因为几乎没有渔民认字的。这种按照种类分级收购的概念在传统的中国渔栏里也有·但是渔栏主利用渔民全是文盲和对渔栏提供小额贷款十分依赖的特点往往以好说坏任意舞弊。上好的鱼虾到最后往往是被压到廉价至极的水平才能卖掉。有时候海上丰收船刚一靠岸这边渔栏马上关门停收借此压价。

李丝雅不是到这里来考察渔业的·但是她很敏感知道这是澳洲人拉拢人心的一种手段。“按质给价”、“公平买卖”能做到这两点就立刻能争取到很大一部分人心。特别是沿海的渔民长期处在“高买低卖”的食物链底层忍受层层盘剥往往渔获满仓却吃不到几顿饱饭。

澳洲人蛊惑人心的本事果然名不虚传难怪到这里的来得渔民人这么多不但有漳、泉等地的渔民·听口音广东的渔民来得也不少。李丝雅心想自己有时候和乳妹聊天发觉她也不时的说澳洲人的好话·赞叹他们“有本事心眼好”。她就怀着这样复杂的心绪沿着街道漫步。渔行的一边是销售渔具、粮食、灯油、布匹之类渔民需要的日用杂货的商店铺子很大。商品琳琅满目。李丝雅对此不感兴趣但是看得出渔民们对此地很有兴趣不时有人进进出出拿着刚刚得到钱来这里选购商品满载而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游戏竞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三国之无上至尊

绿茶包子

库洛牌的魔法使

愿心不变

五代梦

宝庆十三郎

三国之无赖兵王

讳岩

农门小娇妻

寒月西风

覆汉

路边呆子